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工作简报〔2021〕第2期(总第 31 期)
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编 2021 年 3 月
本期要目
校企合作与就业双向促进 顺势共谋特色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校企“面对面”助推“精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粮油食品学院以行业协会为平台 产教融合育人才
文化旅游学院携手百纳开展公益课讲堂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公司来访智能制造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与神州顺利办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深入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学院校企共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课程模式
校企合作优秀案例连载二十
校企联动推进现代学徒制促进智能建造
——建筑工程学院与烟建集团合作案例
校企合作与就业双向促进 顺势共谋特色发展
新学期伊始,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立足部门实际,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提炼高校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的方法和经验,积极谋划,把握重点,增强工作能效,推动校企合作与就 业工作双向促进,特色发展。
一、夯实校就处组织基础
夯实校就处组织管理坚实基础,以学促建,结合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实际,制定《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 2021 年工作计划》,召开多次会议,确保校企合作与就业两项工作扎实推进。
召开2021年校企合作工作会议,由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处长范彩荣主持,副院长陶传蔚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副院长、校 企合作负责教师、校就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范彩荣处长对各项工作直接安排部署,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进行“产业学院专题学习”,针对机构调整后各二级学院新班子成员的情况, 将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提炼重点,细致解读,做好学做两结合;针对各二级学院老师在进行校企合作,走访企业时产生的交通、用餐经费,如何合理使用校企合作经费的问题, 邀请财务处处长孙琳进行政策说明,现场答疑,使各位老师多年来关注的问题得以解决。
召开2021年就业工作指导调度会议,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处长范彩荣主持,校就处相关人员、各二级学院分管副院长及就业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重点部署2021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严守就业工作四不准制度,坚决杜绝舆情,对就业工作要求和各类就业形式进行说明,本着“就业育人”的理念,以“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为目标,以“产教协同、学职对接” 为路径,强化组织保障,协同开展就业促进活动,积极引导毕 业生直面职场,积极求职,尽早就业。
二、就业工作守正出新
践行“做好人民心中的教育”发展理念,心系学生就业首 要工作,守正出新,探索校企、就业双向促发新模式。
坚持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工作的最高位置,本学期初,校就 处紧抓稳打,开展全校学生就业工作调研活动。由陶传蔚副院长带队,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范彩荣处长带领相关人员对各二级学院开展工作调研。调研中,陶院长认真听取各二级学院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包括以往取得的成绩、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难,各二级学院就当前就业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对已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下步工作打算一一说明,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处对辅导员和班主任们提出 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
经济管理学院校企“面对面”助推“精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月26日,经济管理学院与大润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校企共建项目。大润发区域负责人、人力资源部经理、经管学院相 关领导及连锁专业老师参与了此次战略合作洽谈。
此次洽谈合作以“精准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分别从新零售人才培养、连锁专业建设、校企课程合作开发、专业师资培养、企业专家兼职任课、毕业生实习等方面进行交流。校企双在人才的“精准培养”上达成共识,将企业课程前置至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借助企业社会、人才、技术资源,把企业成熟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和管理理念融入专业建设,校企共育人才。在毕业生实习问题上,企业专门制定管理储备岗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岗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此 次大润发深入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联手精准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粮油食品学院以行业协会为平台 产教融合育人才
3月27日,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第四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莒南召开,来自全省各地会员单位代表、国内有关方面专家 等共计 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邵珍美与教师林洁代表我校参会。
大会发布协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公布山东省放心粮油评选结果、增选副会长与理事议案等。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作专业报告。交流环节,邵珍美作为学校代表向大会作了《粮食行业人才培养推介》报告,分享了我校粮油食品学院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企业代表们对我校粮食类专业的产教融合办学思路颇为关注,纷纷表示赞赏,多家企业已表达校企合作意向, 我院将于后期走访调研深化合作内容。随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金 胜花生文化博物馆、国家级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花生智慧加工厂、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等七位一体工业观光项目。
文化旅游学院携手百纳开展公益课讲堂
吟风百纳,相约商务,百纳集团 3 月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开展公益课。分享专业课程,专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技能。3月23日、25日、26日,19级百纳精英班13名同学和20级120位同学积极参加了百纳集团的公益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花式铺床、花式咖啡、花样调酒、口布折花。
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学生对于酒店专业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育更多的职业精英人才,让“工匠精神”不断传承发扬。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公司来访智能制造学院
3月18日,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公司柴华副总经理一行人来到我院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虚拟仿真实训和深化产教融 合等方面考察交流,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林芸热情接待到访客人。
在座谈交流中,双方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评价、服务的生态系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升级、专业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和看法,同时就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合作双方充满信心。
会计金融学院与神州顺利办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
3月24日,会计金融学院与神州顺利办举行合作洽谈会。会计金融学院付晓、姜力琳、魏涛,神州顺利办校企合作经理曹世明、专业建设经理邓勇、赵俊波出席会议。
付晓对曹世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院专业设置、专业规模、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方案、十四五期间学院发展计划进行了基本介绍。她表示,学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专业建设既有优势又存在明显短板,希望通过本次合作,双方能够优势互补、有效整合资源,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曹世明对联合招生、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计划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会计金融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企业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打造全省金融类校企合作标杆,构建 1 个核心,N 个支撑,充分保障学生就业的“1+N+T”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深入校企合作
为了深入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3月7日,信息工程学院贾春朴副院长和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刘立静老师来到烟台易得鸿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项总和公司技术人员热情接待了一行人员。
调研期间,贾院长首先介绍了近期我院的发展情况,然后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和课 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听取企业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贾院长并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学校人 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学校和企业应多加强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增大产教融合,学院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的调整,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校企共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课程模式
3月29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与颜力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公益助学战略合作协议,以冠名校内技能大赛等形式,助力课程建设。颜力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院长华彦锋、企划部总监秦晨、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海涛、广告教研室主任张金荣、广告教研室教师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
活动交流中,王海涛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及校企合作的意义,并向颜力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对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双方就当前广告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一致希望通过师资培养、职业技能大赛、技术交流、举办讲座、人才输送、建立写生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合作,发挥学校优势资源,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成果,齐心协力共助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接下来校企双方将“共办技能大赛”,企业设立奖金6000元,共设一、二、三等奖各两名,优秀奖30名,以企业项目进课堂的形式,企业方提出项目目标、项目要求,以项目内容带动教学。
工作简讯
1.3月12日,烟台百纳餐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丹、田冉一行二人来校洽谈新学期合作事宜,会计金融学院姜力琳、徐健进行了接待。双方就毕业生在求职中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薪资待遇、晋升通道等进行洽谈,希望百纳餐饮能在一如既往支持学院学生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需求。
2.3月17日,经济管理学院孙琳副院长、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杨建曾接待烟台独鲅一方食品有限公司一行3人。校企双方在洽谈过程中对融实践项目与课堂教学与一体达成基础合作意向,双方在交流中针对搭建校内创新示范基地直播间、学生带货直播、企业捐赠硬件物资、短视频拍摄、新媒体文案写作、店铺运营等多个合作切入点进行探讨。
校企合作优秀案例连载二十
校企联动推进现代学徒制促进智能建造
——建筑工程学院与烟建集团合作案例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2019年第五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主要与烟建集团开展校企合作,为烟威地区的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建造的实现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利用师带徒模式培养能够运用BIM 施工类软件、智能全站仪、RTK定位和CASS绘图等信息技术从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与安装、测量放线、成本控制以及施工过程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尤其是烟台作为山东五个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和山东三大自由贸易区之一,近期陆续开建海上世界、芝罘仙境、高铁新区、幸福新城等七大项目,按照装配化率不得低于30%的要求,很多装配式建筑项目急需大量熟练的基层技术和管理人才,这就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学院和烟建构建的校企平台,借助广联达、山东智筑侠和南方测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机构,从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改革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深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2020年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具体工作做法和主要成效展示如下:
一、 具体工作做法
(一)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为保障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效果,校企联动紧密合作,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相 关的组织机构,各司其职,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1.首先就是成立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和企业负责人牵头,成员包括行业专家、二级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企业项目经理、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
2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项目小组成员包括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教育培训机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协调处理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保障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 试点实施方案”和各种详细的试点工作任务书,予以实施。
两个小组作为沟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桥梁和纽带是校企联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利用校企既有资源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过程严谨科学、培养质量坚实过硬。通过校企联动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招 生和招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修缮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的完善。具体校企协同 育人机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图 1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关系图
(二)满足行业需求,严格选拔,招生招工一体化
经广泛的专业和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从行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出发,烟建集团有限公司与建工技术专业在所签署的共同招生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联合出题(笔试、面试)。允许应届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学生和烟建社招员工共同报名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进入后期培训阶段。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校内师傅和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 RAVITE、BIM5D、智能全站仪、RTK、CASS绘图以及装配式校内模拟和仿真系统对学徒进行校内理论和实训教学;校外师傅负责教授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设计、拆分、制作与安装、测量放线与施工过程管理,此外还教授建筑构件安装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构件的布置与堆放以及施工安全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的制定。校企双方通过联合一体化招生招工,基本满足企业对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构配件 设计、制作和安装等方面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工学交替,交互训教,“1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学徒制“121”模式即一个徒弟由两个师傅(校企各一人)共同培育成一名优秀员工的育人工程。学校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分工与职责,构建现代学徒制顶层管理平台,进而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结合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学徒和师傅每个学期都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定期交流,经过第一学期认识实习,第二学期的跟岗基础技能实训,第三学期跟岗核心技能实训,第四学期定岗技能实训以及最后两个学期核心岗位的顶岗实习。从而真正实现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具体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 2 “121”工学交替、教学互训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素养为重,岗位能力为先,构建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装配式建筑方向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逐渐明确岗位目标定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始终发挥师带徒优势传承工匠精神,以传承工匠精神为重,以岗位能力为先。结合行业职业素养标准和相关岗位技能标准,以实际装配式建筑项目为载体,共同制定“学岗互通、分层分类”并采用现代学徒制分四阶段予以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利用好 装配式建筑校内实训中心和烟建集团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等校外实训基地,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共同建设“能力本位、学岗互通”的课程体系。
(五)校企共同监管,严格师徒选拔机制,互聘共用
校企进行严格监管,严控师资遴选,共遴选出10位建筑专业教师、10位企业工程师和50名学徒;完善双向聘用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标准、培养方案、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选拔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选拔优秀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和企业师傅带徒制度,制定绩效激励办法。
严格选拔高职教师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师傅角色。教师方面要选择高学历、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具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职业资格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要选择项目一线技术负责人或者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为了提高校内教师和现场工程师的岗位能力,校企双方师资实行“互相聘用”,开展双向测试即定期对教师的一线实践能力和工程师的授课能力进行测试评估,从而选拔出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企业和校内师傅。
(六)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成立“校、企、行”考核评价小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基于学徒工作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徒工作过程中对技能要点及岗位要求的贯彻情况,判断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成程度和既定目标的达成程度,对学徒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职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校内导师对学徒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徒的学业水平;企业导师评价部分是企业导师根据 企业招收员工的标准,一方面对学生完成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徒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分析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作全面的考察;学徒评价部分包括学徒自评和学徒互评两项,有效调动学徒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二、主要建设成效
(一)利用既有资源,合理分担成本
学徒在烟建集团所有项目部产生的费用均由烟建集团承担。在学校内部的所有培训和授课成本均由学校承担。学徒在校期间除了由校内师傅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授外,一些核心课程还会邀请教育培训机构的精英讲师进行专门的技能提 升培训:南方测绘免费培训智能全站仪的使用,RTK 差分定位、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广联达既免费培训传统的钢筋翻样、土建算量和计价软件,又免费讲授RAVIT建模、场地布置、斑马梦龙、BIM5D 等施工管理类软件;山东智筑侠有限公司主要免费培训装配式建筑的一些核心课程,例如装配式构件识图与应用、装配式构件设计与制作、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等课程。以上所有培训都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均不需要额外成本,只是利用学校的既有基础设施即可,因此在极大地节约成本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学徒的培养质量。
(二)合理分组、分类培养、兼顾兴趣
学徒最后两个学期要先定岗而后才开始顶岗实习,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学徒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过去四个学期的综合表现科学安排岗位。学徒主要分为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春考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中专也进行过相关的实习和实训,而夏季高考学徒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要区分对待和分别编组。对于带春季考生的企业师傅可以只安排一名企业工程师即可,而对于夏考学生则除了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企业师傅外,还专门配备一个经验丰富的工长帮助企业师傅传授技能。
(三)总体规划、统一调度、合理分配校企资源
在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最主要的难点还是校企资源的合理 分配。例如:按照培养计划,每个学期学徒在项目部学习的核心技能都是固定的,这些技能都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展开,但是当真正前去项目部实习的时候,往往该工地项目对应的技能阶段已经过去,这就导致学徒无法真正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针对以上情况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校企所有既有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配资源。每个学期开始前,都要提前按照培养计划在所有在建项目中进行遴选,选择合适的项目予以对接。如若对接项目不足,将联系其他相近施工阶段的合作企业,由师傅带队前往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如有突发情况,将随机动态予以调整师资力量和配套项目。
(四)信息化教学、优慕课平台、虚拟仿真授课
疫情期间,为保证学徒培养质量和进度,按照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全部课程采用优慕课平台进行授课。核心课程全部上网,网络课程资源全部自己制作,充分利用三维仿真软件、二维动画展示以及平台直播授课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学徒培养。